《西游记》中仙石变猴的文字中,作者开篇诗句“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众兹清浊辨”,人们被这一神奇的现象所吸引,并试图探究石猴的命运。
尤其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能够从宇宙洪荒中凸现出来,其所具有的震撼力量远非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手段可以媲美的。
这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即:中华民族的玉石崇拜。
人类的祖先经过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新旧石器时代人类用石头做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发展。
石头同样出现在神话故事里,孙悟空的出世是如此描写的: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
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其实,吴承恩所著“孙悟空出于石头之中”这一故事情节,不过是对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灵石崇拜的引申、神话罢了。
女娲补天的神话更能说明国人对玉石的崇拜,《淮南子览冥篇》中记载: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古人把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雍、梁九州,这里泛指大地)塌陷。
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
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
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作为远古精神的遗留物,石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人类的艺术作品中。
人与石头之间总是被蒙上厚重的脉脉温情,在原始思维的作用下,石头与人类的生命力是相通的,人类对玉石有做强烈的崇拜,原始社会对石头的崇拜心理,主要是与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有直接的关系。
在西游记和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人石互换的意识,影响着作家的艺术构思。
作为远古精神的崇拜,石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石头。
家里盖房用石头,家中装修用石材,家里还有石头用具,你脚下的路是用石头铺的!
虽然好多人忽略了石头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但并不是它们不存在;
虽然忽略了石头的存在,但石头情结已经扎根在我们心灵深处。
在我们的信仰崇拜里,石头也是少不了的。
树碑立传是对先祖对社会作出大贡献者的纪念。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最大的石碑,我们缅怀先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对英雄最高赞美。
人们对石头的崇拜已经上升到诚信,“试金石”来源古希腊神话故事。
话说某神去试探一凡人诚不诚实,分别变成不同的人去考验对方,对方因不诚实,神生气了,把他变成了一块石头……所以,试金石就是试验的品之意。
而真正的试金石是这样的: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这里,端的,现放着试金石。”
玉石崇拜发展到现代,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要不每办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总会有心中石头落了地的感觉。
大事件发生我们说石破天惊,小事件发酵成大事件我们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个好的想法使人摆脱困境,真可谓点石成金。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我们的试金石。
我们每个人不正象一颗石头,我们在生活的岁月中修炼自己。
我们永远都不要丢掉心中的试金石,直到离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