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礞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增订本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乾嘉考据学研究》增订本,漆永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年7月版。

内容简介

乾嘉考据学虽然是中国古代尤其是清代学术史上的重镇,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戴着“落后”、“琐碎”、“务虚”甚至“反动”的帽子,为世所轻,加之清人著述,汗牛充栋,不易董理,且其学以小学为入门之基,令人畏而却步。

故乾嘉考据学的研究自梁启超、钱穆同名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后,便再极少有人对其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学界每论及乾嘉考据学,犹如立墙外而不入其门,指点院落,品头论足,非笑嗤点,絮絮叨叨,满心称意而去,故其所论多大言虚炫之调,似是而非之说。

该书是既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也是多年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作者不趋时好,从事朴学,沉浸于清代学者浩瀚的文献材料之中,爬梳整理,比勘搜讨,终于为读者献上了被专家认为“是迄今为止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研究乾嘉考据学的第一部论著”。

全书将学术史研究与古典文献学研究相结合,对乾嘉考据学的名称、成因、派别、方法、代表人物、学术思想、成就得失及学术地位等,进行了纵深全面的考察,并对该学术领域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作者在学术观点的提出及论证材料的运用上,遵信清儒实事求是、注重佐证的治学方法与原则,有的放矢,不为空言。在力图历史地、真实地对乾嘉考据学进行细密梳理与明辨确论的同时,也试图使读者对其学的全貌及一些重大问题、学术特征等获得具体而切实的了解。

该书出版后,深获好评,成为研究清代学术的重要参考书目。然原版早已售罄,书肆难觅,读者以为憾事。作者在碌碌潜水二十余年后,复校勘考订,纠谬正讹,并增入五章,较原书多出十万余字,与前十章内容相配相补,多为作者近年来的新见。旧雨新识,或不以谬而赏读之,是所愿焉!

目录

序一孙钦善

序二王俊义

前言

第一章乾嘉考据学成因(上)

——乾嘉时期学术思潮及学术观念的变化

一、考据与义理之分──考据学溯源

二、古籍错讹炽盛与学术文化日趋繁荣之间的矛盾

三、实事求是、学宗汉儒风气的形成

四、乾嘉学者心态及致用观念的变化

五、疑古辨伪之风与乾嘉考据学之关系

六、西学东渐之风与乾嘉考据学之关系

第二章乾嘉考据学成因(下)

——乾嘉时期的清代社会与文化政策

一、乾嘉时期的社会面貌

二、乾嘉时期的文化政策

——“崇宋学之性道,而以汉儒经义实之”

三、禁书与文字狱

第三章 乾嘉考据学方法

一、小学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化

二、古书通例归纳法的客观化与规律化

三、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求证方法

四、博涉专精与综贯会通的方法

第四章乾嘉考据学派

一、诸家分派说及其局限性与惠、戴、钱三派说的提出

二、惠、戴、钱学术渊源考辨

三、惠、戴、钱学术交往与钱大昕的学术地位

四、惠、戴、钱三派人物归隶与学术特色比较

五、惠、戴、钱三派学术评价诸题

第五章惠栋考据学述论

一、惠栋著述与《周易述》系列考辨

二、倡复汉学的廓清工作

——对宋学之否定与对汉学之倡复

三、倡复汉学之核心工作

——汉《易》之整理与研究

四、惠栋《易》学思想探微

五、惠学之功绩与影响

六、惠学之失与倡复汉学之弊

第六章戴震考据学述论

一、小学

二、天算学

三、名物典制之学

四、地理学

五、由考据上推义理之缺失

第七章钱大昕与钱派学术

一、小学

二、目录、版本、校勘之学

三、金石、职官、舆地之学

四、氏族谱牒、避讳、蒙古文字之学

五、史学考据之得失

第八章乾嘉考据学思想

一、乾嘉学者之学术分类思想

二、义理、考据与词章之关系与争论

三、乾嘉考据学家的义理之学

四、愈往前古、愈得其真的儒学求本化思想

五、正本清源、董理群籍的学术思想

六、膜拜六经、通经治世的致用思想

第九章 乾嘉考据学得失(上)

——乾嘉考据学学术成就与学术地位

一、传统古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

——以《诗经》为例

二、考据学各分支学科方法理论的建设

——以校勘学为例

三、治学精神与风气方面的积极影响

四、直面人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