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礞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间故事男子分家只要老爹和黄狗,娶漂亮媳 [复制链接]

1#
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明朝年间,济南府泰安州新泰县,有个山村住着张姓人家,家里有两亩自耕地,虽然不多,但是他家没有跟地主租地耕种,而是伐薪烧炭为生。

唐朝白居易有诗为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张母去世很多年,张父含辛茹苦养大两个儿子,年近五十,积劳成疾,卧病在床,他的两个儿子张福和张贵两兄弟都很孝顺,轮流伺候父亲。

一天,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说:“儿啊,我能娶到你娘,有你们这两个孝顺的儿子,我很知足,为父年事已高,恐怕时日不多。

你们都二十出头了,也没能帮你们娶上媳妇,真是愧对你们的娘啊,家里这些年攒的钱盖了三间新房,剩余的钱只够你们一个人娶媳妇的,你们看谁先娶媳妇啊?”

大哥张福立即说道:“爹,莫要说不吉利的话,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挣钱帮你治病的,我长得五大三粗,还有条腿瘸了,谁会看上我啊?让弟弟先娶吧。”

张父点了点头,弟弟张贵接着说:“爹,大哥,自古以来长幼有序,我怎么能抢在大哥前面娶媳妇呢?”

张父看着两个儿子如此懂事,如此谦让,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说道:“你们谁也别谦让了,让村里的媒婆去找合适的姑娘,姑娘愿意跟谁,你们就谁先娶,你们看怎么样?”

媒婆找的姑娘姓单,她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别人都称呼她为三娘,外表不差但人品都不如她两个姐姐,所以二十岁了还没嫁出去。

她本想继续选,可是被她父母呵斥和两个姐姐讥笑,她只好同意了,她得知张家两个兄弟的情况后,她本就精明,没选瘸腿的张福,而是选了张贵。

可是她嫁过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吵着闹着要分家,不得已兄弟两个问三娘想怎么分?

三娘说:“很简单,新房归我们夫妻两,老房子归爹和大哥,两亩地一人一亩,砍柴烧炭这些,各干各的,木炭窑两个一人一个。”

张福说:“那就就这么定了,只是咱爹怎么办?我愿意一个人养他,可是他现在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我平时要干活啊。”

张贵怯怯地说:“大哥,我们每家轮流照顾一个月吧,娘子你说呢?”

三娘狠狠地瞪了张贵一眼,张贵赶紧低下了头,张福说就这样,三娘虽然答应了,但是她早有准备。

她说:“对了,大哥,咱家还有一条黄狗,我最怕狗了,所以我决定把它宰了,狗肉一家一半。”

兄弟俩都很震惊,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张贵小时候偷偷地跑到山上摘野果,结果迷了路,张父和张福去山路上寻找,来到一个悬崖处,张父不慎滑落,千钧一发之际,张福抓住了父亲。

结果两个人一起跌落山崖,张福为了保护父亲,跌断了腿,两个人都晕倒了,大黄狗找到了他们,一阵狂叫之后引来村民救了他们。

大黄狗又去找到了张贵,可以说张家三口都是被大黄狗救的,这个事情张贵和枕边的娘子说过。

于是张福赶紧说道:“弟妹,想必我弟弟和你说过,大黄狗对我们家有恩,是万万不能宰杀的,你看这样行不行?大黄狗我买了。”

可是三娘说:“那也不行,你住我隔壁,大黄狗去了你家,我还是害怕,一定要宰了,你们两不忍心,我让我哥哥过来动手。”

善良憨厚的张福争辩了几句,见三娘态度坚决,他只好说道:“弟妹,那你要怎么样才同意放过大黄狗呢?只要我能办得到的,我都听你的。”

三娘见目的达到了,冷笑道:“大哥,这可是你说的哦?那你可别怪我,你把爹背回老屋,你一个人养,其他的都不要,我可是为了咱们张家好。

你想想啊,你能不能娶上媳妇还两说呢,张家传宗接代还得靠我不是?我家的日子过得好了,我自然愿意多生几个,以后张家可就人丁兴旺了不是?”

张贵连忙说:“娘子,大哥没了地,家里的口粮哪里来?咱爹怎么能让大哥一个人来养呢?这样不太好吧?”

话音刚落,忽然三娘捂着脸哭了起来。

她故意大声哭诉道:“娘啊,我怎么这么命苦啊,我那两个姐姐哪一个不比我嫁得好?既然如此,我现在就回娘家,你们父子三个人过去吧。”

此时,张父强打精神在屋里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吵得这么凶?”

张福连忙回应父亲说没事,然后对三娘说道:“弟妹,莫要哭闹,我答应你就是了,以后你们夫妻两个好好过日子就行了。”

就这样,三娘如愿以偿,张福起身要去陪父亲去老屋居住。

可是三娘又说道:“对了,大哥,你将来盖房,娶媳妇,我们可不拿钱,不过我们可以借给你,但要收利息的哦。”

张福叹了口气,嘀咕了句:“哎,可怜的弟弟,怎么娶了个这样的媳妇啊,希望她能对弟弟好,我就阿弥陀佛了。”

三娘不高兴地问张福嘀咕什么?

张福连忙说道:“哦,没什么,我说阿弥陀佛,希望咱爹的病早点好起来,分家的事情先别和爹说,免得刺激到咱爹。”

张父见儿子背他回老屋,他岂能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接下来张福没了地,又要照顾父亲,又要砍柴,烧炭,卖炭,何其辛苦?三娘对公爹不管不问,张贵只能偷偷摸摸地来看看,被三娘知道了,还会被痛骂一顿。

不过张福觉得,有老爹,有大黄狗,就够了,至于娶媳妇,恐怕只能靠做梦了。

那年冬天,张福一瘸一拐地挑着木炭去集市上卖,卖完之后,给父亲抓了药,买了半只烧鸡,他一口没舍得吃,准备带回家孝敬父亲。

正走着路,忽然,他听到有女子哭泣的声音,走近一看,一颗大树下有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女乞丐,坐在树下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揉着脚。

张福赶紧问姑娘怎么回事?

姑娘啜泣道:“大哥,小女子涂晓莲,没爹没娘,投奔亲戚,被人嫌弃,只能乞讨为生,几天没吃饭,又把脚扭了,呜呜呜。”

张福连忙说道:“男女授受不亲,你自己揉脚吧,我出门前带了干粮,结果今天的碳特别好卖,不到中午就卖完了,我还没吃呢,你拿去吃吧?”

姑娘接过干粮,用袖子挡着嘴巴,几下就吃完了,她忽然说道:“大哥,你是不是有烧鸡?我闻到味道了。”

这让张福很尴尬,可是既然姑娘说出来了,他又不好意思拿出来。

于是他拿出半只烧鸡递给晓莲说道:“我一口都没吃呢,准备孝敬我爹的,既然姑娘你没吃饱,你吃吧,回头我再买给我爹吃。”

这次姑娘没有用袖子挡着脸了,而是津津有味地吃着烧鸡,看得张福直咽口水,姑娘吃完烧鸡,抹了抹嘴,说了句谢谢,张福说不客气,挑起箩筐准备回家。

可是姑娘忽然喊道:“大哥,你就忍心将我抛在这里吗?万一我遇到了野兽,毒蛇,你让我一个小女子如何应对啊?”

张福觉得姑娘说得有道理,于是他掏出身上的钱递给姑娘说:“姑娘,我身上就这些了,你拿着钱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很安全的,你去投奔别的亲戚吧。”

可是晓莲没有要钱,而是问张福家里什么情况,有没有娶妻?

张福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啊,家徒四壁,还瘸了腿,有个老爹,卧床不起,谁家姑娘会看上我呢,我啊,注定会孤独终老的。”

晓莲忽然扑哧一笑说道:“你看着忠厚老实,可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我没有别的亲戚了,你若不嫌弃我,我愿意照顾你爹,照顾你一辈子,能填饱肚子就行。”

张福想了想,她是一个女子该如何生活?再者说父亲确实需要人照顾,毕竟自己是个男人,没有女人细致,而且还要干活。

于是他点头同意,不过他说:“晓莲,你跟着我可是要吃苦的啊,对了,你能自己走吗?孤男寡女,我扶着你也不方便啊。”

晓莲说:“我不怕吃苦,你不是有箩筐吗,我很轻的,你把我放在萝筐里,另外一边放块石头就行。”

“那就委屈你了。”说完,张福扶着晓莲坐进了箩筐,他找来一个大石头,晓莲说大了,她指了指一个约二十斤的石块让张福去搬。

张福将信将疑,这能平衡吗?可是放进箩筐中刚好合适,也就是说晓莲才二十多斤,她都瘦成这样了?

不过张福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他刚走几步,晓莲说:“有件事情求大哥你同意,不然我不敢跟你回去。”

张福让她说,晓莲说:“你家有只大黄狗,我最怕狗了,前面我把脚给崴了,就是因为有狗追我才这样的,你得把狗卖了,或者宰了才行。”

张福立即把箩筐放在地上,他想:她怎么知道我家有大黄狗?怎么女人都跟家里的大黄狗过不去呢?弟妹是这样,她也这样?

于是他说道:“姑娘,大黄狗对我们家有恩,我不会同意的,它很听话,不会伤害你,如果你还是觉得不行,那你走吧。”

晓莲生气地说:“难道狗比我这个人还重要吗?你刚才叫我晓莲,现在又喊我姑娘了,哼,我能干活,能帮你照顾你爹,我,我还能嫁给你,给你生儿育女呢。”

张福的脸腾的一下红了。

不过他说道:“你怎么拿自己和狗来比呢?我跟大黄狗好好说,它不听话,我就把它拴起来,它要是伤害你,我定不饶它,这总行了吧?”

晓莲露出一丝微笑,不过很快又皱了皱眉,瘪了瘪嘴,咬了咬嘴唇,点了点头,让张福赶紧赶路。

刚到家门口,大黄狗冲了过来朝着晓莲一阵狂叫,晓莲吓得躲在萝筐里,不敢动。

张福呵斥道:“大黄,休得无礼,我为了你损失那么多,我都不计较,现在我不允许你这样对晓莲,听见没?不然我把你拴起来。”

大黄狗低下了头,摇摇尾巴,跑到门口趴了下来,看着很委屈的样子。

张父见儿子带回来一个女乞丐,他一点都不惊讶,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善良正直,忠厚老实。

张福带晓莲去见父亲,扶他坐起来,跟他说了经过,张父说:“哎,可怜的孩子,儿啊,你去烧点水,让她洗一洗,对了,你娘的衣服我没舍得扔,你拿来给她换上。”

晓莲见张父同意留下自己,赶紧磕头谢恩,去厨房烧水,张福去找母亲生前穿过的衣服,睹物思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晓莲洗漱完毕,换了衣服,张福看傻眼了,曾经的女乞丐,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十里八乡都找不出这么美的。

张父见了很开心,晓莲就像跟自己家一样,洗衣做饭,收拾屋子,凌乱的屋子,也变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饭菜很可口。

张福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忍不住掐了自己,发现这不是梦。

饭后,晓莲忽然想起了什么,她去箩筐中拿出剩下的烧鸡骨头,怯怯放到大黄狗面前,大黄狗刚想狂叫,张福瞪了它一眼,大黄狗摇了摇尾巴,低头啃骨头。

收拾完碗筷,晓莲熬药,伺候张父喝药休息,张福让晓莲在家里歇一歇,他要上山砍柴去,可是晓莲说:“大哥,我也去,我不帮你砍柴,我去会采药。”

张福有些不愿意,带着她怎么跟村里人解释呢?不过晓莲执意如此,他只好带着晓莲上山砍柴去,路上遇到的村民都惊呆了。

都说张福真的有福了,问晓莲是谁?没等张福回答,晓莲说:“我是他未过门的娘子,他过几天就会娶我,到时候来喝喜酒啊。”

此话一出,波澜四起,一个未出阁的姑娘,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张福拉了拉她的衣袖说:“你怎么能这样说呢?”

晓莲笑了笑说道:“为什么不能说?难道你不愿意娶我吗?”

张福没搭话,赶紧去上山砍柴,张福砍了两捆柴,坐着等晓莲采药回来,不多时,晓莲回来了,她背篓里面装满了草药,都是张福不认识的。

“张福哥,你担心我了吗?”晓莲笑盈盈的问道,张福木讷的点了点头,晓莲说道:“我就不跟你一起走了,免得别人问你,你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赶紧回家做饭去。”

晓莲一阵风一样地走了,张福跟都跟不上,等张福到家时,饭菜已经上了桌。

晓莲说:““张福哥,伯父吃过饭了,大黄狗也喂过了,我也吃过了,我去收拾药材,应该可以治疗伯父的病,还有你的腿。”

就这样,晓莲在张福家住了下来,她和大黄狗竟然和平相处了,更神奇的是张父的病慢慢好了,而且身板硬朗,能上山砍柴或者烧炭了,张福的腿也不瘸了。

而且晓莲每天和张福出双入对的,俨然是一对夫妻,在那个年代,谁见过这个?

村里的流言蜚语很快传开了,有人说晓莲不知廉耻,有人说晓莲可能是狐妖鬼怪,有人说张福好人有好报,晓莲和张福不在意,可是张父害怕了。

那晚,吃过晚饭,张父说:“晓莲,谢谢你治好了我的病,治好张福的腿,你到底是谁?你要不说实话,明天一早就走吧,我绝对不会让你嫁给我儿子的。”

张福连忙跪倒在地说道:“爹,你怎么能赶走晓莲呢?您常教导我做人要知恩图报,家里的大黄狗我们都对它那么好,更何况晓莲呢?”

张父却坚持让晓莲说出实情。

晓莲跪倒在地说:“伯父,实不相瞒,我是狐族,可是我从未害过人,大禹治水,你们都听说过吧?他娶的涂山氏就是九尾狐,我也是九尾狐。”

父子俩目瞪口呆,可是张福坚持求父亲留下晓莲,张父叹了一口气说道:“儿啊,人狐殊途,你们怎么能结婚生子?狐仙,你怎么就看上我儿子呢?”

晓莲含泪说道:“我虽然是狐族,我们家族都是白色的,可我是黑色的,他们觉得我很丑,是异类,我常被兄弟姐妹欺负,我气不过和他们打了一架。

结果被我父母逐出家门,去年冬天,我饥寒交迫,张福哥你可曾记得?你去炭窑烧炭时,帮过一只黑狐,让它在窑洞旁取暖,给它吃的,陪它说话,给它做了个窝?

我早就想来报恩,可是我怕你们家的大黄狗,后来你弟弟都娶了媳妇,你心地善良,为了大黄狗什么都不要了,住回了旧屋,独子赡养伯父。

我见张福哥辛苦,所以我才假扮乞丐,也想试试你是不是真的那么善良,结果被带回了家,我天生怕狗,可是张福哥让我有了勇气和胆量和大黄狗和平相处。

我留下来洗衣做饭,上山采药治好了伯父的病,治好了张福哥的腿,我喜欢张福哥,如果你们真的觉得容不下我,如今恩情已经报答,我走便是,呜呜呜。”

张福拉着晓莲不让她走,跪在父亲面前苦苦哀求。

张父说道:“也罢,晓莲被逐出家门,无处可去,世道险恶,人心叵测,很多人还不如晓莲呢,比如三娘,她嫁过来后就分了家,一次没来看我。

张贵倒是来过,不过是偷偷摸摸的,生怕被三娘知道,哎,晓莲你留下吧,不过你们赶紧拜堂成亲,给我生个孙子,那些人自然就会闭嘴了。”

晓莲破涕为笑,张福欣喜异常,二人很快成了亲,张父的身体好了,身板硬朗,能帮着干活,张福腿好了,比以前更勤快了。

晓莲不仅会采药,还从山上找来桑树来种,养蚕,纺纱织布,她活泼可爱的天性得到了释放,还教会村里的姑娘和妇女们采药,养蚕,织布,还替人治病。

不过晓莲不和弟妹三娘来往,因为她爱憎分明,不喜欢和三娘这样的人来往,一年下来,村里人的日子都比以前过得好了,大家都很高兴,唯独三娘不高兴。

她对张贵说:“哎,我跟你种两亩地,砍柴烧炭,累死累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次回娘家,都被我两个姐姐耻笑。

早知道不分家了,你爹和你大哥还能帮帮我们,不行,我可不能让他们看扁了,我要过得比他们好。”

张贵安慰三娘说:“娘子,那是大哥的福气,你生气干嘛呢?要不你也跟大嫂学采药,养蚕?”

三娘说:“让我去求她?怎么可能,她来历不明,指不定是什么妖精呢,对了,我上次回娘家,听我娘说,隔壁村有个神婆,能让狐仙附身,可挣钱了,我准备干这个。”

张贵说:“娘子,别整这些没用的,你去哪里弄狐仙附身啊?”

三娘狡黠地笑了笑说道:“这有何难?你看我的。”

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虽然村里大部分女人不喜欢三娘,但是也有些和三娘一个德行的人,于是三娘找她们四处打听别人的隐私,她干起了神婆。

三娘一算一个准,一说一个真,很快骗了不少的钱财,有个妇人生了两个女儿,被婆家欺负,来问这胎生男生女?三娘摇头晃脑,扭动身躯,狐仙附体说要生男孩。

妇人给了钱,高高兴兴地回去了,结果生了个女儿,带着一群人来兴师问罪。

可是三娘说:“你趁你公公婆婆走亲戚时,偷偷杀了只鸡炖着吃了,可你说是被狐仙吃了,不仅如此,你还背地里咒骂你公公婆婆,结果狐仙责罚,你原本该生儿子的,结果生了女儿,是也不是?”

这些都是三娘找人背地里调查了的,那妇人的家人和丈夫闻听此言,把妇人臭骂一顿,差点要休了她,赶紧拿钱给三娘,让她跟狐仙求情,让下一胎生儿子。

就这样,三娘名声大噪,挣得盆满钵满,可是又有一个男子,得了痨病,久治无效,求到了三娘,她一顿操作,给男子喝了所谓的神水。

结果可想而知,男子只喝神水,不吃药,很快奄奄一息了,被家人抬着过来让三娘赔命,这次三娘吓得魂不附体。

晓莲知道后,他虽然不喜欢三娘,可是她毕竟是丈夫弟弟张贵的妻子,再加上张福知道晓莲是狐仙,苦苦哀求她出手相助。

晓莲也怕闹出人命,就用了修为救了那个男子,才保住了三娘的性命。

可是三娘非但不感激晓莲,反而断定晓莲肯定不是人,十有八九是狐妖,另外她的神婆身份被揭穿,原本赚的钱都被人要回去了,屋里也被砸的乱七八糟。

她对晓莲怀恨在心,于是从娘家找来一只恶狗吓唬晓莲,晓莲受到惊吓,急匆匆的躲进屋里,她虽然没有现出原形,但露出了尾巴,三娘得知情况后欣喜若狂。

因为她听说有个道士专门帮人抓狐妖,取得内丹练成丹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如果遇到极品狐妖,甚至可能长生不老。

于是三娘悄悄地去找到那个道士讨价还价,道士说因为狐妖很难找,一只狐妖的内丹一千两银子,如果是极品的,可以有两千两,甚至更多。

晓莲虽然受到了惊吓,但是她觉得自己并没有现出原形,应该没什么,继续教村里的姑娘和妇人们养蚕,纺纱织布,送走她们后,她做完饭等丈夫和公爹回来。

忽然,她觉得头晕目眩,一阵疼痛,她感觉到自己被一种力量控制住了,她赶紧强打精神来到屋外,发现头上一片金光,眼前一个道士正在施法。

而三娘正在吆喝着让大家来看,晓莲因为救痨病男子,损耗了修为,再加上道士有备而来,她很快现出了原形,要被取内丹。

张贵一看嫂嫂变成了九尾狐,他知道三娘平时嫉妒大嫂,肯定是让道士施了妖法,是可忍孰不可忍,她痛骂三娘丧失人性,连大嫂都要陷害。

三娘不以为然,因为她有了银子,大不了重新嫁人,张贵赶紧抱着道士不让他施法,结果被道士打晕在地,就在此时,张福和张父赶了回来。

他们抄起家伙就要和道士拼命,可不是道士的对手,张福只好苦苦哀求道士,并希望村民们一起帮忙。

村民们面面相觑,他们确实看到了九尾狐,可是晓莲是个好女人,正在左右为难之际,一个阿婆忽然冲了过来,拦住了道士。

她大声喊道:“乡亲们,我是个孤老太婆,有病在身,若不是晓莲姑娘救了我,帮了我,我早就不在了,你们在场的人,谁没受过晓莲的恩惠呢?

张老爹,你前些日子,摔了一跤,大家都以为你熬过不过这一关,是晓莲救了你。崔氏,你儿子掉水里,虽然救上岸,可是眼看就快没命了,是晓莲救了他。

陈氏,你丈夫嗜酒如命,还好赌,对你非打即骂,是晓莲替你出主意,吓唬了他,他才改邪归正。

还有你们这些姑娘,妇女跟着晓莲学养蚕纺纱织布,家里的日子才好起来的啊,你们想一想,晓莲可害过一个人?

就算她是九尾狐,那又怎么样?她比很多人都强,你们怎么忍心看着她被这妖道害了呢?”

众人见阿婆都视死如归,纷纷拿起东西和道士拼了,道士眼看发财的机会到了,岂能错失良机?他竟然对无辜村民动手,把他们打得东倒西歪。

忽然,一个黄色的影子,腾空而起,不偏不倚地咬住了道士的脖子,没错,它就是张福家的那只大黄狗,道士措手不及,翻了翻白眼,一命呜呼。

晓莲恢复了人形,赶紧给受伤的村民治疗,众人欢呼,而三娘本以为一千两银子到手了,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吓得腿发软,迈不动步。

而道士倒地时,刚好摔倒在她的跟前,道士的惨状,直接把三娘吓死了。

村里恢复了平静,张福让弟弟跟自己合家,他和张父重新帮他娶了个贤惠的媳妇,妯娌和睦,都生儿育女,他们孝敬张父,乐善好施,行善积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张父活到了九十多岁,才无疾而终,而张福去世后,晓莲因为在人间的作为,让她的父母深感惭愧,晓莲重归狐族,得道成仙,帮助人类。

至于那条黄狗,或许是从晓莲身上学到了修炼之法,竟然没有死,在张家待了几十年后,去了深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故事完)

声明:本故事旨在传承民间艺术,劝人弃恶行善,弘扬传统美德,与封建迷信无关,谢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

笔者说:

张福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卖炭翁,可是他勤劳善良,孝顺父母,知恩图报,因为黄狗救过全家,分家的时候宁愿什么都不要,也要留下黄狗,关键时刻,黄狗帮了他。

晓莲文中是九尾狐,可以把她想象成一个不被家人喜欢,特别的女人,善良,坚强,不屈服,活泼,可爱,眼光精准独特,敢于追求幸福。

反观张福的弟弟张贵,有些懦弱,好在他还算孝顺,关键时候没有忘记初心,延缓了道士谋害晓莲,让张福即使赶了回来。

再说三娘,心肠歹毒,嫉妒心强,因为姐姐的讥笑,想方设法过上好日子,可是走了歪门邪道,晓莲帮了她,她竟然财迷心窍,恩将仇报。

道士也是如此,即便是降妖,也不能因为贪财,对普通村民大打出手,所以他们的结局悲惨,应该在情理之中了。

阿婆说得对:“就算她是九尾狐,那又怎么样?她比很多人都强,你们怎么忍心看着她被这妖道害了呢?”

正所谓“天理昭彰,报应不爽”,勤劳善良,懂得感恩,必有福报,这也是做人的根本之所在,您觉得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