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礞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梦回大宋且看宋人的精致慢生活 [复制链接]

1#
补骨脂素价格大概是多少 http://m.39.net/pf/a_4345635.html

今天的小资生活大概是:听演唱会,看舞台剧,喝下午茶,养花养宠物,练瑜伽打坐,四处旅行......

《清明上河图》

堪称北宋的“百科全图”,民居鳞次栉比,商铺百肆杂陈。

商旅云集,车水马龙,北宋的繁华可见一斑

这种生活,其实大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早就过上了。他们每天享受着生活的乐趣,高雅而充满诗情画意。

那时候他们游山玩水赏花,到瓦舍勾栏看表演,夏天有冷饮,每天还沐浴。养宠物,插花,品茗,赋诗作画。这样的生活方式也难怪虽然一直偏安在江南的大宋王朝能够不断在文化上推陈出新。比如文章辞赋,比如琴棋书画,比如各种手工艺品的精雕细刻,留下了诸多璀璨的文化遗产。

如何像宋人那样玩出文化和品位才是我们今天应该思考的问题。

5:00起床洗漱

早上没有闹钟,5更时(大概五六点)僧人会挨家挨户地敲木鱼,叫大家起床。

起床之后,洗个脸、刷个牙。没错,刷牙。是的,你没有看错,宋朝人可不是拿手指刷牙的,因为那时候已经有了牙刷,而且材质很霸气有木有~

敦煌莫高窟壁画

宋代人尤其注重口腔卫生,使用专门的刷牙子,配合“牙香法”使用。

先看看这刷牙子,就是我们现在的牙刷。

宋代牙刷

牙刷的刷毛用的是马尾巴毛,感觉比我们现在用化学制品高级很多呢!

再看这“牙香法”,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牙膏的配方。他们的牙膏配方很多,大致分为清香型和保健型。

比如《香谱》里记载的:

“沈香四两、檀香五两、结香四两、藿香、零陵香、甘松已上各四两、丁香皮、甲香各二分、麝香、龙脑各三分、茅香四两、烧灰右件为细末,炼蜜,和匀,用之。”

用各种药材混合在一起,磨成粉,最后加入蜜,搅拌在一起用,啧啧,这牙膏吃起来味道应该不错。

洗漱好了,穿什么衣服出门好呢?随便穿件丝绸就好了。

在我们印象中,丝绸都是皇帝、壕们才穿得起的,唯独在宋代,人人都穿得起。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司马光在他的书里写到,这几年大家过得很奢侈啊,不仅仆人穿得像知识分子,连农民穿着丝绸做的鞋子。

《灸艾图》李唐局部

还有些比较潮的古人,出门会蹬个人字拖、跨个单肩包。

《五百罗汉图》宋代局部

敦煌莫高窟壁画

清晨早起,小阁遥山翠。颒面整冠巾,问寝罢、安排菽水。随家丰俭,不羡五侯鲭,软煮肉,熟炊粳,适意为甘旨。中庭散步,一盏云涛细。迤逦竹洲中,坐息与、行歌随意。逡巡酒熟,呼唤社中人,花下石,水边亭,醉便颓然睡。

——宋·吴儆《蓦山溪·清晨早起》

8:00吃个早餐

好了,凹完造型可以出门吃早餐了。

据《梦梁录》记载:宋朝的百姓一般是不开灶的,都上街买了吃,方便!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不过有选择恐惧的朋友们要注意了,因为可以选择的美食实在是太多了!

饼、粥、炖汤、面食、糕点,光光一个馒头,就有十几种馅料,蟹肉的、羊肉的、鱼肉的、猪肉酸笋的...而且还特别便宜,一二十文钱(折算到现代大概6元)就可以吃得心满意足!

你看,别的朝代人大多吃羹,因为他们只会用水煮呀,但机智的宋代人却用铁锅,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烹饪方法——用油“炒”。之后,才有了油炸、香煎等等.

因此,可以说我们现代饮食习惯的源头就是宋代,基本上我们想吃的,都可以在宋代找到。比如,有一样我们现在常吃的,又香又脆又*的——油条!

据说吃了这个,可以变身为“正直boy”呢!因为这油条,最初发明出来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泄愤的!

油条,原名“油炸桧”,当时秦桧害死了岳飞,引起了公愤。机智的烧饼店老板就搓了两条面,一条捏成秦桧、一条捏成他老婆,揉在一起,扔进油锅里炸,来给大家解恨用。没想到特别好吃,于是就火了。

9:00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吃饱喝足就可以开始做做运动了。

比如蹴鞠[cùjū],也就是踢球;对此宋代诗人陆游的《残春》曾写到:“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要说这运动这么火爆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是宋太祖大大起的头啊。

尤其是在临安,娱乐场所间的宽阔处,都成了市民练习踢球的地方。这种全民性的体育锻炼热潮,使善于经商的人,将专门零沽散卖的酒吧,做成了“角球店”。

掌握蹴鞠技术很难,于是研究和传授球技的社团应运而生,它就是“齐云社”。话说“齐云一社,三锦独争先”,这就道出了蹴鞠社团的重要性。既然是社团,就要有规矩,今天说相声的有家谱,那时蹴鞠的也有自己的《齐云社规》。

磁州窑瓷枕《孩儿蹴鞠图》宋

▲《宋太祖蹴鞠图》: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匡义和近臣赵普一起蹴鞠玩乐

一些体力不佳的文人们,会选择更为儒雅的高尔夫,也就是“捶丸”,和现代一样,这种运动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图为《秋宴图》所绘的古代“高尔夫”?

至于荡秋千,可是女孩儿家运动的最佳选择。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宋·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14:00听曲、饮茶、小憩

下午听曲、喝茶、小憩、叫外卖。

喜欢音乐的你,可以在在家宅院开个趴体,搞个小型演唱会;

《听琴图》赵佶宋局部

如果想一个人静静地看部电影?恩,不要紧,宋代人有更精彩的:逛瓦!子!

瓦子,就是一个用栏杆围起来的演出棚。里面有说、唱、杂技,表演之类的。这可是很纯洁、而且很炫酷的民间绝技呢。

《清明上河图》局部

比如:口技,在初中课本上要求背诵全文,那个“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口技人。

历史上,还有个厉害的口技人“六百禽”。据说他一个人就可以模仿上百种动物、昆虫的声音。可惜世界上这么好的人,已经不多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现在已经失传的:弄虫蚁。

简单地说,就是支使小动物、小昆虫进行表演。动物杂耍我们都见过,但是蚂蚁、蚂蚱之类,小昆虫的表演,想想就十分神奇。

喜欢聊天的你,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去茶楼泡一壶茶,聊点八卦,名人逸事。

《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家喝喝茶也是很清雅的事情,宋代的点茶法十分有名,传入日本后瞬时大热,成就了日本茶道。

▲图为南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喝茶的时候大家还可以聊聊十二星座,宋朝的星座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广泛应用于算命等各个领域,苏轼老人家更是星座的狂热爱好者,硬是将摩羯座黑了个体无完肤。(明天隆重推出,敬请期待)

▲图为宋代刻印的《大隋求陀罗尼经咒》十二星宫插图

没有点心的下午茶都是耍流氓,汴梁和临安的餐饮业非常发达,商人们,公务员们一般都不开火,“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都是直接叫外卖的。你没有看错,宋朝的饮食店已经开始提供“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的快餐、叫餐服务了。

图为《清明上河图》“王家外卖”店招

▲图为《清明上河图》上一名正在送外卖的饭店伙计

就连宋孝宗赵昚(shèn)也常常派宦官到市场上“宣索”(叫外卖),他去看望太上皇老爹赵构时,还带上了外卖:什么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不知道赵构活了八十多岁有没有这些外卖的功劳。

隆兴年间皇宫在中瓦搭台举办观灯节,孝宗看得无聊了还叫了南瓦张家圆子和李婆婆鱼羹等送来宵夜。“直一贯者,犒之二贯”,小费给得那是大方~~皇帝带头搞活经济,难怪南宋商业如此发达啊。不过这让御厨情何以堪?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一到农历六月份,街道两旁摆满了冷饮摊。你依然没看错,是冷饮噢,用古法制成的各种冰棍、雪糕、冰粥……等着你品尝。不过冷饮虽爽,可不要贪吃哟!《宋史》记载,宋孝宗:“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幸即平复。”

夏天可以在“香饮子”喝个绿豆汤、凉茶啥的。图中“香饮子”是个什么*?其实就是饮料。宋代的饮料又称为“汤”、“熟水”、“凉水”,相当于今日的广式凉茶。宋人以喝饮料为时尚,市场上当然有各色饮料出售。《东京梦华录》说,六月时节,汴梁的“巷陌路口、桥门市进”都有人叫卖“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

吃完后可以继续玩,累的话就睡个午觉吧。

《秋江渔隐图》宋马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8:00美食天堂诗酒寄情

《文会图》赵佶宋

吃,是最能体现宋代人,作为吃货的大脑洞的开创精神,开创了很多名流千古的美食。

其中,最著名就是东坡肉;

“*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在宋代,有钱人都吃大羊肉(牛肉是要判刑的),吃猪肉是很low的,而且鸡鸭鹅之类的,在他们眼里都不能算是肉。

被贬到*州的苏轼,心想,简直是暴殄天物!

于是他自创食谱: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食猪肉诗》

将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一寸许的方块,加入酒、酱油腌渍,装进陶钵,再加小许水,在炭炉上细火慢炖。

DangDangDang,一份超美味的东坡肉就做好了!

在火与酒的复杂作用下,一块普通的猪肉成为了人世间最大的美味,这恐怕也是被贬入*州的苏轼最好的安慰了。

宋代人不仅会吃,还对吃特别讲究。

他们吃生鱼片,必须吃鲫鱼,鲫鱼肉质鲜美,再配上酱汁和芥末(宋代人发明了酱油)。

而且他们对食物的器皿也很讲究。

有钱人请客决不会用瓷碗瓷碟瓷酒杯,而是使用贵重金属,真金白银的餐具。如果用不起,至少也要是红漆木盘。

宋代的金属角杯;瓷碗

而我们现在喜欢的瓷器,能在市场上拍出天价,可是宋朝人却把瓷器看得很普通。

你看,当全球大半个世界都陷入一片漆黑中,只有大宋境内的城市,还是灯火明亮。因为他们发明了蜡烛之类的照明工具,让宋代人就比当时别的国家多了high的条件。而宋代基本上取消了宵禁,于是催生出了宋代丰富的夜生活。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

每到夜晚,商贩的叫卖、学子们的诵读和伎女们的谈唱混杂在一起。人们漫步在热闹的夜市中,购物消费,排遣孤独。

曾经御街一带热闹非凡的夜市里,市民的欢笑声,丝竹管弦之调,畅怀痛饮之音,传到了深宫中,传到了宋仁宗的耳畔。宋仁宗都不由感叹自己在宫中冷冷清清,羡慕起高墙外面的夜市生活来了……

傍晚时分,男女老幼便到酒楼茶坊欣赏音乐舞蹈。据记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伎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这些歌伎以伎艺而入乐籍,不同于后世的娼妓,她们的歌唱既是助兴,又是一种艺术表演,供人欣赏。伎艺们还很快将许多诸如小说、陶真、诸宫调、叫果子、影戏等创新形式的演出搬上了勾栏表演的舞台。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瓦舍勾栏”十分之多仅汴京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甚至“可容数千人”,目测已经达到了演唱会的规模~~

除此之外,卖卦、喝故衣、探搏、剃剪、纸画、令曲、讲史等各类娱乐游戏应有尽有。总之,每个前来夜市的人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活动,享受这座“不夜之城”的精彩。

▲图为南宋《观灯图》局部

在汴河虹桥的附近有很多茶馆,有钱人们经常来这“斗茶”,夺魁者一般都会赢得茶馆奖励的一壶龙井。这在茶文化盛行的北宋相当受欢迎,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一边喝茶一边听书吃点心。

正胡吃海喝的宋朝人

《喻世明言》载:“入来茶坊里坐下。开茶坊的王二拿着茶盏进前,唱喏奉茶。那官人接茶吃罢,看着王二道:‘少借这里等个人。’王二道:‘不妨。’等多时,只见一个男女,名叫僧儿,托个盘儿,口中叫:‘卖鹌鹑馉饳儿!’官人把手打招,叫:‘买馉饳儿。’僧儿见叫,托盘儿入茶坊内,放在卓上。将条篾*穿那馉饳儿,捏些盐放在官人面前,道:‘官人,吃馉饳儿。’”

说到点心,曾有如此记载:

“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

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

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

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

每个不过十五文”

——《东京梦华录》

灯火通明的州桥上,煎炒、熬炖、蒸煮、凉拌等各类做法的食物香气扑鼻。

除此之外,炎炎夏月里的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品来顿感凉爽痛快;瑟瑟冬月中的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又令食客体味到严寒中的温暖。

如果有酒喝、吃宵夜的地方就去酒馆了。在宋代这样的酒馆可以分为三类:酒槽、脚店、正店。

《清明上河图》局部

最普通的就是酒槽,就是像武松打虎前喝的小酒馆,比较简陋普通,吃点炒豆干之类简单的小菜。

比较好一点,也是开得最普遍的就是“脚店”,这可不是什么大保健,而是让人歇脚的店。属于专供下层老百姓的口腹之需的大排档,价格实惠,但菜式也算丰富多样:

“专卖家常饭食,如骨头羹、蹄子清羹、鱼辣羹、鸡羹、耍鱼辣羹、猪大骨清羹、杂合羹、兼卖蝴蝶面、煎肉、大熬虾等蝴蝶面,及有煎肉、煎肝、冻鱼、冻鲞、冻肉、煎鸭子、煎鲚鱼、醋鲞等下饭。更有专卖血脏面、齑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面、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食粗饱,往而市之矣”。

——《东京梦华录》

城市有了供底层人吃饱穿暖的所在,才算具备了温情的底色。

《清明上河图》局部

B格最高的就是正店了,相当于现在的星级酒店。

“其门首,以枋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牖,皆朱绿五彩装饰,谓之‘欢门’。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廊庑,称呼坐次”。

“不许一味有缺”,任顾客挑选:“客坐,则一人执箸纸,遍问坐客。都人侈纵,百端呼索,或热或冷,或温或整,或绝冷、精浇、膘浇之类,人人索唤不同……须臾,行菜者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驮叠约二十碗,散下尽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错”。意思是说,你一进饭店,马上就有人招呼座位、写菜,你想吃什么,随便点,小二如同杂耍般的端菜送菜技法,很快菜便上齐。

饭店的服务也很周到,将顾客当上帝看待:“凡下酒羹汤,任意索唤,虽十客各欲一味,亦自不妨。过卖铛头(饭店厨师)记忆数十百品,不劳再四,传喝如流,便即制造供应,不许小有违误。酒未至,则先设看菜数碟,及举杯则又换细菜,如此屡易,愈出愈奇。”

饭店伙计若是服务不周,被客人投诉,则会受到店老板叱责,或者被扣工资、炒鱿鱼,“一有差错,坐客白之主人,必加叱骂,或罚工价,甚者逐之”。

《清明上河图》局部

脚店和正店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能酿酒,必须从正店或者官府批发酒。

除了美食好酒,饭店、酒馆都会贴心地为汉纸们提供一些特殊服务,比如说找一些可以陪喝酒的妹子、卖艺不卖身的、卖身不卖艺的...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南唐局部

当然吃饱喝足的文人士大夫们回到家,都会趁着茶兴泼墨挥毫、填词作画,记录下愉快的一天。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宋·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陈寅恪先生曾言: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因为宋朝文人心中自有山水;

宋朝人往往比今人更清楚什么是美,什么是生活;

当今时代,你会比宋人更懂得追求生命的意义吗?

艺官

一起分享世界的点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