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礞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循环经济为一优两高筑基 [复制链接]

1#

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到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成为了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青海开启了在经济转型路上的创新实践;

年,省委省政府研究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并逐步转化成全省上下的高度共识和一致行动;

年7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提出推动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实现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是青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一优两高”的筑基工程。

在岁月流转中,今日青海,从湟水之滨到大漠深处,一条条日趋完善的产业体系,一个个蓬勃发展的支撑项目,一项项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从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到如今以绿色为基调的产业链,正向世人展现着今日新青海奋进路上,青海循环经济迈出的铿锵步伐。

青海大地上,以绿色发展为方式的循环经济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资料图片

奋进中的涩北气田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报记者祁国彪摄

亚洲硅业厂区一角夜景。亚洲硅业供图

格尔木光伏产业发展有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报记者祁国彪摄

这是一个勇于先行先试的探索过程

立足省情实际,努力探索一条资源富集、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这既是青海发展的现实之举,也是顺应世界潮流、响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担当之举。

站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空节点上,一路走来,我省在建成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征途中蹄疾步稳。发挥特色比较优势,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

我省以特色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延长产业链接技术为重点,盐湖化工产业已形成钾、钠、锂、镁、硼、溴等多元综合利用的格局,在如今的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内,盐湖工业产业已形成了万吨氯化钾、万吨纯碱、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3万吨高纯镁砂、5万吨碳酸锂、1.1万吨高纯氯化锂产能。

几年来,我省将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循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建设重大产业基地的意见、进一步支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加快发展和转型的意见、推动各类产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集中布局关联产业,加快全省15个重大产业基地建设。

编制完成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导产业体系规划》《关于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盐湖资源的意见》。

路程充满艰辛,经验弥足珍贵。全力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我省在各类园区建设、产业体系构建、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生产、节能减排对标、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国家或同类地区提供了有益参考,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

目前,我省已全面完成格尔木市、德令哈市、大柴旦行政区和乌兰县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终期验收;格尔木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先后获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强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西宁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通过国家终期验收,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率达到90%以上。

这是一个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

现如今,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空间布局和体系框架已基本构建,循环经济产业类型和企业数量不断丰富,循环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循环链接不断深化,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出效率明显提高,全国最大的盐湖化工循环产业基地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已展现在世人眼前。

正是以循环经济为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调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产业结构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提升转变。年,新能源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新材料产业增长22.5%,生物产业增长26.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1%;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40%左右,远高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

与之相对应的是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与年相比,年单位GDP能耗由2.0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1.50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水耗由立方米/万元下降至97.1立方米/万元;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会带来环境质量状况的大力改善,数据显示,年全省市(州)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2.4%,重点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黄河和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以上,达标率%。与年相比,年湟水流域民和桥国控断面达标率由33.3%提高到%,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53.49%提高到78.02%。

一项项指标的不断向好离不开日渐完善的制度体系,几年来,我省不断强化循环经济法规制度建设,启动《青海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调研和起草工作,印发了“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并制定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推动节能减排降碳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这是一个全面构建成熟产业体系的过程

当前,“三大循环经济发展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已基本实现国务院批复的循环型产业体系构建目标;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年顺利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验收;海东工业园初步构建了“高新轻优”的八大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园区产业间循环链接、企业间关联发展、废物间循环利用的发展格局,三大园区已成为带动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了锂电、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铝深加工、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等1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资源、产品、产业间深度融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下游产业不断发展,副产物自我消纳能力不断提升。

循环型农牧业“四个百亿元”产业加快成长,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落地我省——我省全力推进特色农牧业、生态畜牧业、有机畜牧业健康发展,农畜产品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废物综合利用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年的35.1%提高至年的54.2%。并积极推行农牧业绿色生产方式,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和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强化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年的72.4%提高至年的86%。

我省已初步建成“回收网点—分拣中心—集散交易市场”一体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再生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成全部应用功能开发。

大十字百货商店、西宁万达广场超市被评定为全国绿色商场;在西宁市建设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经验基础上,正在加强全省再生资源回收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两线建设。

这是一个有力夯实“一优两高”根基的过程

金属镁一体化、新增百万吨氯化钾、一里坪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枸杞精深加工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在如今的青海经济产业链条上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几年,我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将循环经济作为生态经济的核心支撑,初步构建起了“四个千亿元”循环型工业基地、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十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带,构筑了“一屏两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我省在新起点上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几年,我省坚持转变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循环迈进,着力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后劲,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实施重大技术进步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突破了盐湖固体钾矿固液转换、高纯氧化镁及氢氧化镁、硅铁矿热炉余热发电、多晶硅流化床冷氢化、动力及储能锂电池产业化、电子级铜箔及锂电池用电子级铜箔、从沙棘和枸杞中提取生物黄酮等一大批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围绕“千亿元锂、千亿元新材料、千亿元高原特色生物产业集群和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千万吨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引进金属锂、镁合金、石墨烯锂电池、风机整机装配、枸杞和中药材加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落地实施。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在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等重点领域安排部署了一批科技攻关项目,突破了反浮选冷结晶提钾、高镁锂比卤水提锂、高性能镁合金、储能电池研发、特色生物资源有效成分提取等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改进了生产工艺。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及基地建设,促进循环经济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高新技术企业工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由年的9.15%提高至年的17.43%,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截至年底,我省已建成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8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1家,组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随着我省“一优两高”战略的全面实施,建成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进入了攻坚阶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青海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已向时代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作者:宋明慧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