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礞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河岸边的故事钱正英策马黄河的滨州故 [复制链接]

1#

年,初夏,黄昏,夕阳斜照,那条宽阔的“金色绸缎”黄河闪闪发光。河滩高台上,民居飘出袅袅炊烟——母亲河的秋色何其美也!

“砰!砰!砰砰砰!”

枪声,瞬间打破这大河寂静。

堤坝上,孙家楼少年孙永福抬头,向枪声处望去,逆光中,有个影子正在奔驰而来,是一匹高头白马,踏起灰尘一簇一簇,哒哒哒的蹄声越来越近,好像整条大堤都在跟着颤。近了,近了,马儿慢下来,孙永福这才发现,那马上的人,居然是女兵!

好个女骑兵!短发,绑腿,腰扎武装带,身挎盒子枪,左手缰绳,右手马鞭。

“吁!”这“女兵”左手扥缰绳,右手一收鞭稍,左脚一踩马镫,右腿舒展一摆,霎时,就稳稳地落在地上。

“小孙,怎么样?骑上转一圈?不能光会在平地里打枪啊,在马上也能杀敌才行!我一个女人能做到,你个大小伙子还不能做到?”来人说完大笑。

“钱局长,你岁数也不大,可你是老革命啊,又是大领导,又是大学生,认字多打枪准,啥都行。俺一个土老百姓,胆小呢,俺能会学一样,就不得了了!”孙永福答道。

——以上是年夏的一幕。这“女兵”正是时任山东省河务局副局长的钱正英,孙永福是她的一名卫兵。

(前排正中为钱正英)

钱正英与省河务局曾在蒲台县城办公,又先后在“滨县”孙家楼、西王村、山柳杜村、惠民县姜楼村等村驻防

据《山东黄河志》记载,年5月22日,山东省河务局成立,局长江衍坤、副局长王宜之。正在第三野战军忙于架桥铺路的钱正英,奉命调往黄河工作。年12月30日,山东省河务局通知,王宜之调任,遗职由钱正英充任。山东省河务局成立之初是在蒲台县城办公,年5月转移到农村,先后在“滨县”孙家楼、西王村、山柳杜村、惠民县姜楼村等村驻防。

那时的钱正英,只有25岁,年轻漂亮,常被人看做“黄毛丫头”。但一旦相熟,就都知道,她爱骑马好打枪,带着南方口音,开会不念稿,是村民眼中“神仙”一般的人物,是绝对的女英雄。这样的人,只在戏里演过,谁在现实中见过?!

“钱部长就住在村里那个举人楼里,一道道命令从这里传出去。俺五叔孙永福说过,她是神枪手啊,在黑影里能拆枪、装枪。骑马也好,再难驯的马在她手上也听话。训练中,就是马再快,也不影响她双手开枪。”孙诗凤是孙永福的族侄,他说,在老百姓眼里,钱正英就是个传奇,她的枪法、驯马能力、文化水平、管理头脑在黄河坝上是百年难觅。

“那时,黄河南就是国民党反动派,他们隔着黄河扔炸弹。有天晚上,省河务局刚亮灯,准备发车,一个炮弹就飞过来了,正好落在附近的一口井里!”孙诗凤说,在那个战争年代,钱正英不光要领导治黄,还要带兵剿匪,抵御国民党军的进攻。

(孙家楼赶马的把式回忆钱正英留在那的传说故事)

钱正英腰扎武装带,身挎盒子枪,骑着大白马治黄、打仗

对待村民,钱正英落落大方、平易近人,尤其与卫兵孙永福关系特别好,她曾教他识字、打枪。那时,在这里住的还有江衍坤、王卓如等人,他们和钱正英一样待人亲切,有一点空就带着士兵给村民挑水、扫院子。而老百姓则腾出正房、新房给他们居住。那时,驻村的警卫连总共有余人,他们严守纪律,让村民几十年来难以忘怀。

马,对于年轻的钱正英来说,如生命一样宝贵。“那时候,哪有几辆汽车,出去开会、布置任务,钱正英全靠马!她治黄,活动范围格外大,几乎每天骑着马到处巡视。从济南到利津,沿黄那么长的管理范围,就靠那匹大白马!”孙诗凤如是说。

据孙向忠年在滨州日报发表的《修堤坝战洪峰,确保黄河安澜》记载:钱正英上任伊始,面对的就是黄河归故后的首次凌汛。年2月9日,除夕,滨县张肖堂险工水位涨至18.04米,造成滩地水深2米以上,蒲台县城周围水深没人,滩内玉皇堂、老三岔、石门、单家等村庄被淹。

钱正英带领几名部下连夜赶到利津县城附近的一段狭窄河道,他们承受着头发、眉毛结满雾凇的严寒,在河面厚厚的冰层上凿开一个洞眼,又找来一些玻璃瓶子,里面装满炸药,然后把玻璃瓶塞进洞眼里,再接上电线雷管,等候上游冰块冲泄过来。当冰块如猛兽接近洞眼,他们立即按下电钮,引爆玻璃瓶。顿时,硕大冰块与河水汹涌而下,向河口奔去。七天后,这次凌汛被战胜了。而钱正英所创造的爆破新法,为以后的防凌破冰取得了宝贵经验。

之后,钱正英又立即投入到对黄河堤坝的春季修整加固中。她代渤海区党委、行署起草了《关于黄河春修工作的指示》,并亲自主持了麻湾险工春修工程的设计、指挥。为确保工程质量,钱正英经常骑马奔跑于各个施工点,具体指导、检查、验收。当时,施工中最大困难是缺乏根石,因而渤海区党委、行署发出了“献石、献砖修治黄河”的号召。

于是,男女老幼纷纷将寺庙坟茔中的碑碣、牌坊、供桌石、石磨、石碾、门枕石、接脚石、碌碡、砘子和鸡窝、锅台、炕沿上砖头都献了出来。这场特殊的“人民战斗”确保了麻湾险工整修的成功,大大加强了抗洪能力。而整修的每个环节,也充分展示出钱正英出色的组织、指挥能力。

带着周恩来总理的嘱托,钱正英曾深入调查杨柳青经验

年4月,省河务局前往济南,钱正英离开了黄河滨州段,但她与滨州的感情始终没断。

杨柳雪这个鲁北小村,上世纪70年代初,因为是周恩来总理亲手树立的粮棉双高产典型,被誉为棉区的一面红旗。杨秉利回忆,年2月13日晚上7时,钱正英陪同周恩来总理与李先念、纪登奎等接见了出席全国棉花工作会议的同志。周总理说:“惠民地区是最落后的地方,有了杨柳雪这个好典型。钱正英同志,你们水电部和八机部的同志去看一下,树个样板嘛。山东没有粮棉都上《纲要》的县,不像个山东大汉的样子!”

年,钱正英带着周恩来总理的嘱托来到杨柳雪。她进田间,走农户,搞调查,听汇报,很快掌握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提出科学种田、兴修水利、争取实现农业机械化等多条建议。回京后,她向周总理提出扶持这里的农业机械化。于是,年初冬,一台长春产“东方红”28马力拖拉机来了。

年是打渔张引黄灌区开灌50周年,钱正英为灌区开灌50周年题词:开拓创新,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