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礞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代书画交易方式有哪些书画商人在其中起到 [复制链接]

1#
北京好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引言

明代书画交易方式有哪些?书画商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首先,明代中晚期以来,江南商业经济迅速发展,书画的销售方式也逐渐趋于多样性,固定店铺和书画摊肆分布在各个地区中,同古董销售方式一样,很多游贾登门求售,或有引见者当中间人进行书画交易,并且还出现了具有特色的书画船。

经营书画的固定店铺就存在于这些大都市中,比如:于节庵养子于康,颇好聚图画。天顺中自边宥还,将以节庵枢归葬于乡。一日无聊中坐裱褙巷人家,见卖画人负数轴来,呼而取观之,则两轴者节庵夫妇画像也,纳微价而得之。

周昉《对镜图》一卷……此于姑苏卖古董者见。引文中“裱褙巷人家”和“姑苏卖古董者”指的就是这种固定的经营书画的店铺。

一、集市贸易

集市贸易也是明代中晚期城镇书画贸易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店铺贸易的补充,也是明代江南士人购买书画的重要选择地点。如张岱就在《西湖梦寻》中提到了湖心亭的交易集市,其中就包括书画等商品,“春时山景睺罗,书画古董,盈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辨”,可见书画古董往往是与其他生活物品甚至是孩子的玩具同时售卖的。

万木春在对李日华的研究中写道:“李日华在8年闲居期间见到的绘画作品,有明确记录的为件。其中宋以前画件,元画件,明画件,这个统计还不包括12本册页……考虑到重要书画多在江南鉴藏家之间反复流通,但我认为从中亦可稍窥嘉兴地区书画流通之规模与格局。”

《味水轩日记》中提到了很多交易市场,阅市是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处,李日华经常光顾阅市,但是有时并不购物,在阅市上不便仔细揣摩检阅书画,所以成交数量较少。

“四日,报谒同年杨侍御淇园,因阅市,购得钟绍京楷书五经残帖。又宋人牡丹诗帖,白定小瓯一,成窑碟二。俱妙。”又有“十七日,阅市。晚过贩珠者叶贾楼寓,见壁间郭忠恕《溪山楼阁》单幅,笔意明秀,缣色沈古,真迹也。”

士人逛古董摊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增加一次游览玩乐的经历,所谓见多识广,多是为了开阔眼界和增长鉴别古董的能力。扇画便欣赏并富鉴识,扇底生风,代表的便是一种风雅情趣。扇画收藏在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件赏心乐事,书画扇也在阅市上风靡一时,激起了大众对扇面艺术的浓厚兴趣。

“十六日,与虚缘步至试院前阅市,甚少珍异。止见扇三柄,一为侯夷门画,极得子久苍秀法,一为王仲山草书,夭矫雄健。林藻、孙虔礼之流,一为项墨林写殷红宝珠茶花一枝,细雪糁其上,如生。”阊门是苏州古城的西门,通往虎丘方向,是这一带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所以也少不了书画古董的交易。李日华就经常到阊门来赏摩卷轴,“辰刻抵阊门,过吴吴山楼居。吴山以书画估游公卿间,不见八年余矣。至是游道益振,出观卷轴。”

又有万历四十年四月二十一日“至阊门,购得王右军《实际寺碑》一本,米元章擘窠书《天马赋》一本。亭午,至虎丘,购得赣蕙二本,珍珠兰一本,茉莉高七尺者二本。”

二、晚明书画收购、交易的繁荣

明末时期,《书画记》的作者吴其贞在苏州、杭州、扬州等地的世家、官府、巨商之间穿梭来往,《书画记》中记录了吴其贞从明末到清初几十年的时间内在江南地区来往求购书画的经历,并记录了与其他阶层人士的互动和来往,共著录了余件他所经眼的书画,他作为古董商人,更加直观、清晰地反映出晚明书画收购、交易的繁荣。

作为对书画执着热爱的“赏鉴家”,他们一般不喜在喧嚣的集市或者古董店这种公开场合购买自己喜爱的作品,因为嘈杂的环境不适宜他们品鉴书画,也不易遇到优秀的作品,或者有可能会出现竞价的情况,所以除了在店铺和集市购买书画,还有很多游贾登门求售,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稳定的客源。

李日华在日记中记载了不少古董商携书画随引见者登门求售的事例:(万历三十七年十一月三日)周秀岩引以老王姓者来,頳颊短髭,歙人也。探怀出二卷,为沈石田《奚川八景》,笔法仲圭、子久之间……又一为赵千里《汉王入关图》,……(万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一日)装潢人汤二引一客持物至寓。……碧玉冠导一,古印章铜玉各一。(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一日)周秀岩引苏贾持画轴来。一沈石田着色菊花……一石田枯笔鸲鹆,草草写就,极有生韵。

看来古董商想要登门还需有引见者,使得买卖双方认识并熟悉,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还有一些游贾商贩经常拿着书画去拜访李日华,万历四十三年闰月五日,“至虎丘。吴吴山携酒榼追随,就竹亭团饮。主僧卧云水月者,摘秋茶号秋露白,手煎供客。鬻古者竞持卷轴来,鱼目燕石,不胜呕哕。就中有一二真者。”

三、商人的划分

在其日记中出现了很多商贩的称呼,如徽贾、苏贾、歙贾、湖贾、杭贾、上海贾人,从地域划分来看,这些都是江南从事贩卖书画的古董商人,还有几个以姓氏称呼的商贩,如茅贾、徐贾、陆贾、夏贾、高贾等,可见商人登门求售的现象已是非常普遍了,这种交易方式在江南的普及程度很高。

在这些姓氏商贩的称呼中,夏贾的出现频率最高,应该是李日华家中的常客,在万历三十七年到四十四年中都有对夏贾的记载,如:由此可见,姓夏的这位商贾与李日华的交往一直持续了近十年,不仅是买主与卖主的关系,更是一起鉴赏书画的同道中人,他自己也会购买绘画作品,在喜好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升值的经济效益,和士人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交易渠道。

夏贾掌握最新书画市场的行情,常年奔波来往于嘉兴和南京等江南各地,是书画交易的中间人,在地区的差价中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如杜九如就为了购求奇玩而给中间人开出了重金:“得未曾有,如见帝青天宝,强纳千金,以二百金酬居间者”杜九如给了中间人的酬劳是二百金,十分可观。

中晚明时期的绘画交易出现了大批兼具商人身份的中间人,他们不需要租赁固定店铺,所以成本要比固定店铺的书画商人低很多,活跃在文化氛围较浓的地方,比如南京、苏州、杭州等地,且交易的方式灵活多变,协调买卖,促进文化消费。

书画船代表着有闲士绅的灵活书房,对于古董商而言却是流动的摊肆,也是书画交易的地点之一。晚明的古董商吴升、吴其贞、王越石都有自己的书画船,烟波江上泛舟交易也流行于一时。

十三日,吴人张慕江来。慕江名体仁,年八十一而老矣,平生以书画舫行江湖间。今所携有倪迂《松坡平远》,阔幅,作叶底低峦,树根浅濑,极萧闲疏旷之趣……文徵仲山水一轴……又黄筌吐绶鸡一幅,展翅鹭一幅,皆真。万历三十八年,这位八十一岁的老人还去李日华处推销,带来了黄荃、米友仁、黄公望、倪瓒、文徵明的画,基本上都是真品,作品精美,这在来访的古董商中是不多见的,他已经衰弱的不能离船了,临走时李日华还以陈年米酒相赠,以表对其感谢和尊敬。

书画船的点点帆影正是书画消费红极一时的表现,士人优雅的生活方式让人心向往之。驾着书画船来找李日华兜售古玩的古董商还有很多,如“吴江马玄洲、常熟叶少源移书画舫就余。出观倪云林小幅山水”,这些书画船载着许多名作在烟波江水中穿梭。张慕江与董其昌的交往中也有书画交易,“七夕泊舟吴阊,张慕江以画售于余,有梅花道人大轴,仿巨然,水墨淋漓,云烟吞吐,与巨然不复甲乙。”

这描述了有一年七夕董其昌在泛舟途中从张慕江手上购买了一批书画的情形。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阶层是书画市场的主体力量。

结语

总的来说,在法书名画领域,商人也是一支不小的购买力量,他们与士人经常互动交往,对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修养有认同感,为二者共同喜爱欣赏文人绘画提供了基础,扩大了书画的消费群体,有些商人的藏品丝毫不亚于士人们,这标志着书画市场逐渐走向世俗化和更广泛的市场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